關閉

社區新聞 社區新聞

臺南市推動平埔族正名與文化復振 邁向原民轉型正義關鍵里程碑
2025-05-24

【視傳媒記者黃雋淮/臺南報導】

 

今(24)日,臺南市政府在曾文市政願景園區舉辦三場活動,第一場「支持平埔族群正名,落實原民轉型正義」記者會,市長黃偉哲、副市長葉澤山、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白惠蘭 Salau Kaljimuran、市議員余柷青、施余興望 Tjakumay Tagaw、穎艾達利 Ingay Tali,以及數百位族親共同出席,呼籲中央政府儘速完成相關修法,還原西拉雅族及其他平埔族群的歷史地位,實踐原住民族轉型正義。

 

▲市長黃偉哲親自出席第一場「支持平埔族群正名,落實原民轉型正義」記者會。(圖片由原民會提供)

 

市長黃偉哲強調,正名不僅是行政程序,更是對歷史與文化的尊重與回應。臺南市率全國之先,推動《西拉雅族振興發展辦法》,提供健保補助、奬助學金等福利,並積極推動文化保存、語言復振及「熟」註記政策,目前已有7,822人完成熟註記、5,041人完成族別認同註記。

 

▲市長黃偉哲親自出席第一場「支持平埔族群正名,落實原民轉型正義」記者會。(圖片由原民會提供)

 

副市長葉澤山表示,感謝學界、耆老與族人長年努力,讓平埔文化復振逐步實現,名字是族群文化認同的核心,臺南市政府推動這項研究,就是希望讓族人於取得身分時,同時獲得文化的完整尊重,進一步重建族群記憶與歷史連結,未來市府將持續提供行政支援,陪伴族人尋回屬於自己的名與根,並呼籲全體族人面對文化與法律制度交會時,應回歸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尊重。

 

▲臺南市推動平埔族正名與文化復振 邁向原民轉型正義關鍵里程碑。(圖片由原民會提供)

 

臺南市政府接續舉辦「臺南市平埔原住民傳統名字研究調查初探」期末報告說明會,委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團隊,彙整西拉雅、大武壠、洪雅、馬卡道、巴宰等族的命名制度與名譜資料,為未來正名、文化教育與身分認定奠定基礎。

 

▲臺南市推動平埔族正名與文化復振 邁向原民轉型正義關鍵里程碑。(圖片由原民會提供)

 

第三場為「madam原住民族學苑場域建置說明會」,因應臺南市偏西北區域原住民族課程與族語學習教室資源不足,台南市政府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,規劃曾文市政願景園區致遠樓7-8樓為上課使用場域。該地區以平埔族群為主,透過場域建置,平衡資源分布,讓族人更便利地參與族語學習與文化課程,進一步促進族群文化的傳承與認同。

 

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白惠蘭 Salau Kaljimuran指出,市府十多年來陪伴族人走過正名之路,從文化節、語言復振到成立全國首所西拉雅語特色小學——口埤實驗小學,全市已有29所學校開設西拉雅語課程,並推動kuva聚落重建與夜祭登錄為重要民俗。

 

這一連串的行動與成果,標誌著臺南市在平埔族群正名與文化復振之路上的堅定與前行,也為台灣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寫下關鍵篇章。